主题: 五千年来我们从没这么无知过

  • beyond2k17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4703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07/4/23 11:42:07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围场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我们应该暗自庆幸,我们这个国家,现在处于最好的物质生活状态,但同时也是处于最糟糕的精神生活状态,最无知的思想状态。——导语 

  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演进的潮头浪尖,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剧烈变革的时代,这个时代,是从百年前“西学东渐”开始的,我们将西方的科学与思想体系引入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传统血液里,我们看到了“洋务运动”,看到了“三民主义”,看到了“五四运动”,看到了将近半个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的“深刻灾难”,看到了“新中国成立”,看到了“文革”,看到了“改革开放”,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能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与革新,仍然对于改革充满着向往与激情,我们还不能知足,因为,改革才开始,改革还没有彻底。 

  我们回顾历史,历史是清晰的,它像一面镜子,折射着我们“微微前倾的后背”。我们回顾古代文化,古代文化的脉络也是清晰的,因为它殷实而富有张力,繁复而兼具包容。但反观当今中国文化的层层面面,我们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,那就是文化的外在浮躁与内里空虚。是什么造就了文化的这种负面效果?归根结底是人“心”的问题,也即信仰与自由的问题。关于为何缺失信仰,百家争鸣,各执一词,而关于自由,我们却更多的时候是在注重人“心”之外“身”的自由。历来的战争连绵,灾祸不断,使肩扛重压的中国人注重现实,注重自身,所以,千百年来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态是“狭隘而自私”的,他们只关心自身的外在修缮与内在敛持,只注重自身利益的得道失寡与轻重相若,他们的人格是相当不完善和不成熟的,甚至是很“幼稚的”,如孩童一样,引用弗洛依德对于人格阶段的划分来说,他们大多还停留在“本我”的状态。 

  这种“本我”的状态,不光是如“孩童一样天真而顽皮”的,它时时刻刻都依附在一个“成人甚至老者”的皮囊里,用“超我”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一切事务,所以我们看到了“80后”与“愤青”,看到了“无知少年与自满老者”的争执,看到了“BT文化”,看到了“把出位当个性”,看到了“无知者的指手画脚”,看到了“大家风范的堕落”,看到了“枪手的特务嘴脸”,看到了很多我们这个时代所不应该具有的文化与人文特征,我们失掉了“糟粕与没落”的传统,丧失了“除却肉体之外的精神自由”。我们迎接着对面“趾高气昂”地走过来的是“扼杀思想与自由”的教育体制与人才战略,“高调些,再高调些”的“崇尚个性与张扬“的“眼球红人”,“玩弄文字与卖弄风情”似的“口诛笔伐与唇枪舌剑”,“无痛呻吟”的文学情调与“裤裆文化”的“眼球泛滥”,我们到底该走向何方?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像欧洲中世纪一样进行一场“文艺复兴”?在我看来,后者充其量只能是天方夜谭。 

  因为我们很无知,真的很无知,我们五千年来从没有这么无知过。因为无知而浮躁,因为无知而堕落,因为无知而口诛笔伐,因为无知而忘形两端。因为无知而让我们变得更加容易内斗,因为无知而让我们感到空气窒息。因为无知,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掘掉祖宗的坟墓,还口无遮拦地说,怎么就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;因为无知,我们时时刻刻都愿意啃祖宗的馒头,还恬不知耻地说,怎么这馒头如此硬而冷!因为无知,只有死去的人才会成为热血英雄;因为无知,只有活着的人才会是“真的猛士”! 

  无意间,我想到了鲁迅,鲁迅对于中国人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,在一篇为“女子”而写的纪念文章里,有这样一段话,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中国社会的缩影,你可能会反驳说,那是旧社会的事情了,对今天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,但我想说的是,中国人人性的形成与人格的形成是始终都是相通的,因为它从来都不具有局限性与时效性。最后就以这段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: 

  “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?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,以时间的流驶,来洗涤旧迹,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。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,又给人暂得偷生,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。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?!” 

  2007.4.22 

  (转载请注明) 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
""